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业内人士建议高质量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南南合作规划;与42个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援助协议,已建成并实施了70多个各类援助项目……当前,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背景,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记者从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创建了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中国不仅不断推进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还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管理,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强行动者和重要贡献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务实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与会代表认为,绿带和道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共建国家增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开辟与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柬埔寨环境部长杨索帕尔表示,柬埔寨目前的环保措施不断加大,尤其注重塑料污染的防治。他表示,未来柬埔寨将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建设,希望引进中国的垃圾发电技术,变废为宝。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根据研究,中国、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创新表现突出,为实现碳中和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绿色融资缺口较大的问题,张军提出,要加大绿色投资,打造绿色融资缺口。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尽快取得重大进展,确保发达国家履行气候融资等承诺。同时,各国应完善财政政策,优化税收优惠,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蒙卡达表示,发展中国家需要获得负担得起的、公平的融资支持,不断提高绿色转型能力。此前,洪都拉斯能源部、中国电建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力规划评估、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支持洪都拉斯制定能源总体规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不能单独实现,而是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和共享创新技术。”蒙古国驻华大使恩赫包勒德表示,蒙古国面临着荒漠化和土地剥夺的威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质量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共同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孙金龙提出,要凝聚发展合力,健全支撑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沿线环境管理水平,促进‘一带一路’发展。” Copyright © 2024-2026 快手抖音网红爆料网站-爆料网每日爆料黑料吃瓜-独家黑料爆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