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1月6日电 标题:以调解解决纠纷,助力香港打造“调解之都”——专访国际调解法院首任秘书长程若华。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国际调解法庭正式揭牌。该机构首任秘书长郑若华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调解法院的存在及其提供的服务,将有助于弥合不同文化间争议解决方式的差异,为当事人纠纷提供新的选择,兼顾争议解决和关系维护。 “作为对司法国际争议解决服务的补充,国际调解法院的设立填补了国际调解领域的空白。郑若华表示,诉讼和仲裁具有较强的对手性和“输赢”的裁判特点,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和内在价值。他强调:“调解不是要取代诉讼或仲裁,而是以和解为主要理念,不以对错或错别论,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错了。它与诉讼、仲裁一起构成了另一种解决争端的方式。”对于谈判这种选择的重要性,郑若华举了一个例子:国家之间的争端往往涉及邻国,相互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调解可以帮助各国共同前进;国际投资周期较长,通常为10至30年,解决争端的方式也很复杂。通过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很容易阻碍项目进展,而调解则可以消除分歧,维护双方关系。例如,通过安排投资机制、特许权协议等方式,保证项目持续发展,实现共赢。国际争端的解决也是如此。国际调解法院首任秘书长郑若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南半球国家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纠纷解决机制,尤其希望通过和解实现‘双赢’。他表示,调解以自愿原则为基础,具有高度灵活性。各方可以根据纠纷特点设计专属流程,充分满足各方诉求。”既符合各方意愿,又符合国际需要,《联合国宪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调解是和平解决争端的优先方法之一。然而多年来,这一领域仍然没有政府间的法律组织。国际调解法院的设立贯彻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完善国际治理的重要公共法律产品。作为国际调解法院的发起国和东道国,中方的作用得到更多国家的充分认可、真诚赞赏和积极响应。 “中国让‘调解’这一曾经备受青睐的争端解决方式重新回到了各国的视野,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郑若华表示,这个机构的主要特点是平等参与所有签署国和缔约国。在历届会议中,各国始终坚持“国家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充分协商、平等决策。协商、合作、共享的精神贯穿于公约的制定、行为准则的制定以及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中心。作为一名香港人,程若华感谢国家在香港设立国际调解法院总部。他表示,香港是又一个具有“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国际大都市。主办国际机构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他希望为机构的发展做出贡献。虽然调解不直接依靠法律程序,但他表示,依靠“一国两种制度”的制度红利,香港不仅发挥着“超级联络人”的作用,而且“程若华认为,国际调解法院国家总部落户香港,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方式,也有利于香港成为“调解之都”。他表示,作为新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调解法院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内部制度和基础设施,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能力提升,二是进行能力建设,即人才培养,包括意识普及、应用能力培养、团队人才培养等。从长远来看,着力打造调解生态圈。”未来会有更多国家签署和批准该公约,使这个充满活力的国际组织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 Copyright © 2024-2026 快手抖音网红爆料网站-爆料网每日爆料黑料吃瓜-独家黑料爆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