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快评|秘籍不是“裸奔”,应该多加福,少出问

2025-11-15 10:21

科技的发展不仅要带来便利,更要带来更大的安全感。愿“无密支付”带来更多的祝福,更少的问题。据12日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发展,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服务实体和用户发出倡议:将结束默认激活行为,充分保障用户对开通“密支付”业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这一举措顺应民情民意,必要且紧迫。 “无密码支付”确实方便,实用性强。对于时尚人士来说,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支付,既科技又接地气。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免密支付”业务已全面开展。eatly通过简化支付流程,缩短交易时间,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然而,“无密码支付”并不是一件高枕无忧的事情。部分支付服务主体业务安全管理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用户安全意识也薄弱,导致出现了一些“秘密支付”问题。 2024年7月,“无密码支付和自动扣费应该关闭”的话题成为社交平台热搜话题。不少网友反映,开通免密功能后遭遇诈骗。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上存在不少不明扣款,损失从几千元到几千元不等。难怪诈骗者会瞄准“秘密付款”。 “无需验证”的便利对应着信息泄露的隐患。输入密码本来是起到检查和规避的作用,但一旦用户放松警惕,“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投诉情况回顾》指出,“无密码支付”和“自动扣费”正成为扣押消费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仅2024年前5个月,网络投诉平台“黑”就成为抢占消费的罪魁祸首。 《猫投诉》共收到“无密码支付”相关投诉近5万起。不仅如此,部分支付服务实体无视用户体验,挑起“默认激活”,营造阴云密布的环境,使决定取消“付费无密码”的用户找不到出路,陷入焦虑之中,各类风波时有发生,造成社会不良认知。对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及时发布倡议,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然而,仅有举措还不够。治理“无密支付”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方便”并不能成为忽视安全性的理由。支付服务主体必须规范经营,提供交易限额管理功能,加强交易环节监控,优化注销流程,切实保障用户权益;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强风险控制,监测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监管层面,必须出台专项管理措施,划清红线,明确界限。对故意公开、隐瞒风险谋取利益的,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继续严厉打击窃取用户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无密码支付”不是“自由自由裸奔”。科技的发展不仅要带来便利,更要带来更大的安全感。愿意“免密支付”,福气多,问题少。戴智深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admin@baidu.com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
  • 大发888手机版官网下载